• 首页
  •   >   新闻中心
  •   >   新闻动态
  •   >   正文
  • 清明时节,珍惜春光

    发布日期:2022-04-05    浏览次数:

     

    清明时节雨纷纷,
    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    ——唐代·杜牧
     
    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节日:清明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清明,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,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。
    时至清明,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就不冷了。此间的天气,南方与北方好似两重天,北方干燥少雨,南方湿润多雨。
    清明,既是节气,又是节日。节气的清明,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。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。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的农谚。节日的清明,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。
     
    清明·三候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一候:桐始华
    桐始华的“桐”,指的是白桐(泡桐)。在古代诗文之中,与桐花花期相近的梨花更为显赫,所以清明风也被称为梨花风,“梨花风起正清明”。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清明节气之花——桐花
    二候:田鼠化为鴽(rú)
    清明时节,人们发现田里的老鼠少了,那它们到哪儿去了呢?可能是变成了颜色、个头都与老鼠差不多的鹌鹑。但真实的情况是:随着天气快速回暖,老鼠躲到地下“避暑”去啦~
     
     
    三候:虹始见
    雨后漂浮在天空中的小水滴,经阳光一照分解成七色光,即成了彩虹,因而彩虹实际上是光的色散现象。这种绚丽的气象景观多与雷雨相伴,而古人视为祥瑞,往往会对彩虹进行穿凿附会的解读。
     
    清明·习俗
     
    祭扫
    清明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,也是人们亲近自然、踏青游玩、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。按照旧的习俗,扫墓时,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,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,最后吃掉酒食或者收拾供品打道回府。
    踏青
   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、草木吐绿,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。踏青又叫春游,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,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,既追思先人,又健康身心,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。
     
     
    放风筝,荡秋千
     
   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。古时,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,然后放上天去,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,寓意“放晦气”,以达到“除病消灾,带来好运”的目的。唐代荡秋千已十分流行,白居易在《寒食夜》里就写道“春风摆荡禁花枝,寒食秋千满地时”。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吃青团
     
    清明时节,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。青团是用一种名叫“浆麦草”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,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而成的。青团子油绿如玉,糯韧绵软,清香扑鼻,吃起来甜而不腻。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,正因为如此,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。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
     

    关注二维码